粤西小城吴川:月饼与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

日期:2025-10-09 09:58:51 / 人气:21



在广东,吴川这座粤西小城虽不如广州等大城市知名,但却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和深厚的地域特色,尤其是吴川月饼和当地美食习俗,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情感。

吴川月饼:历史传说与匠心制作

• 历史传说:相传南宋时期,吴川进士吴颐奉旨抗敌,班师回朝后获宋度宗赐“帝赐肉”。此“帝赐肉”是含20多种食材的肉馅蒸面包,美味且不能随意分享仿制。吴颐便用伍仁、火腿等仿制,更换烹饪方式烤炙成饼,在中秋与同侪分享,最初称“粤饼”,后改为“月饼”,吴颐将工艺带回家乡,逐渐形成“吴川月饼”。

• 制作工艺:如今吴川本土饼店借鉴西饼烘焙技术,改进配方,擅长制作大月饼,重量从1公斤至7.5公斤不等。吴川人对月饼馅料要求苛刻,伍仁中的榄仁要出自增城西山,色泽白润、味道甘香;瓜子要干燥有干脆声;火腿选5年以上金华火腿;冰肉用瓦缸腌制1个月左右的肥土猪腿肉。制作过程精细,制糕粉要炒熟研磨,调粉皮手工揉搓,馅料肉丝多工序熬煮拆丝,刷饼皮的糖浆要沉淀转化,以保证月饼外皮油润不爆皮。

• 产业规模:月饼生产是吴川重要产业和经济支柱,当地有200余家月饼企业,年产值超20亿元,大月饼成为这座滨海小城的味觉符号。

吴川美食:多样特色与文化内涵

• 沙螺粥:吴川是拥有88.9公里海岸线的鱼米之乡,沙螺是当地特色海鲜,清代曾是朝廷贡品,有“西施舌”美誉。当地人用白粥作基底,放入处理干净的沙螺,稍加盐粒,靠余温焖熟,沙螺鲜味融入粥底,无需调味便回味无穷。

• 烂镬炒粉:当地人对镬气追求极致,梅菉街道坡尾村的烂镬炒粉是吴川镬气的代表。传说炒粉老汉将大锅分给四个儿子,传承炒粉手艺。如今摊主虽不用烂镬,但会改造铁镬,用两双铜筷子炒粉,使外层微焦,香中带苦,米粉外壳微苦,咀嚼有米香肉香的甜,成为吴川游子的家乡记忆,也是宴席重要角色。

• 年例美食:年例是粤西传统习俗,吴川年例酒席以“豪”著称,海鲜是常见菜式,大虾、大蟹等轮番上阵。宴席上炒粉常作为头道菜,“起粉了”宴席才有气氛。传统广府宴席重视肉禽类,而吴川宴席上海鲜更常见,且参加年例宴席无需随礼,主人家热情邀请众人入席,体现当地重视宗族与乡邻情谊的传统。

民俗活动:年例中的文化狂欢

• 做年例:各村“做年例”要“摆盅”,家家户户准备贡品,等待游神队伍停留祭拜。游神是将奉祀神祇请出巡游全境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有些乡村游神还有舞狮、舞龙、傩舞等随行。

• 看年例:宴席之外的民俗表演,雷州演雷剧、沈塘人看龙舞,吴川人以飘色为傲。飘色由广东番禺沙湾传入吴川,经当地艺人打造,风格飘逸灵巧。它巧用力学原理,以钢筋为骨架,支撑演员坐在几米高骨架顶上,看似飘然欲飞,演出内容多为戏剧或神话传说人物,表达扬善惩恶、安居乐业的愿望。

吴川这座粤西小城,以其独特的月饼制作工艺、多样的美食和丰富的民俗活动,展现了传统与现代、海洋与陆地的融合。吴川人对传统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,化作了餐桌上的美食和民俗活动中的欢乐,这些文化元素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。

作者:蓝狮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蓝狮娱乐 版权所有